
德国东非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长期以来一直从欧洲国家观察非洲大陆的殖民扩张。政府最初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加强帝国在欧洲的地位,而不是夺取新土地。到19世纪末,工业家是第一个无法忍受的人,他们希望与欧洲邻国一起参与非洲资源的抽取过程,并且需要为其产品提供新的市场。在他们的影响下,Bi斯麦总理于 1884年正式制定了德意志帝国的殖民政策,重点是私人公司开发新领土。 德国政府将发展非洲东部的权利授予了"德国殖民协会"(GesellschaftfürDeutsche Kolonisation),该协会于1884年到达桑给巴尔。
19世纪,东非以印度卢比为主,与其他非洲领土不同,后者在计算中广泛使用了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的塔勒和美元。汇率为1 taler=2卢比=1美元。德国东非公司(Deutsch-Ostafrikanische Gesellschaft)是"德国殖民协会"的执行人,已获得许可为东非地区发行硬币。
KM #3, ¼卢比1891,银色0.917, 77.ex.,年份1891-1901
KM #2,1卢比1890,银色0.917, 154.ex.,年份1890-1902
请注意,1比索的尊严硬币的反面是德意志帝国的徽章,而其余面额的反面是德意志东非公司的徽章。
六年来,德国东非公司只参与了试图解决与当地居民的领土主张。由于他们无法独立解决与部落的冲突,因此德意志帝国政府在打击阿拉伯奴隶贸易的借口下采取了主动行动。1890年,英国和德国通过相关条约确定了非洲东海岸的势力范围,1891年,德意志帝国正式加入了该大陆殖民大国的俱乐部"。尽管德意志帝国政府成立了东非银行,但德意志东非公司仍保留为该殖民地发行硬币的权利。
1904年2月28日,进行了货币改革,将讨价还价硬币的面额转换为十进制制(1卢比=100 hellers),并且硬币的传奇人物更改为"Deutsch Ostafrika"。第二版硬币阵容包括½枚硬币和1枚硬币,¼枚硬币,½枚硬币和1卢比硬币。硬币由柏林(A)和汉堡(J)的造币厂发行。新货币单位与挤兑挂钩,汇率为15卢比=20挤兑。从1904年5月21日起,禁止使用印度卢比,尽管非正式地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KM #6, ½ heller 1904,青铜,1.2毫秒,年份1904-1906
KM #8, ¼卢比1913,银色0.917,40万秒,年份1904-1914
KM #9, ½卢比1913,银色0.917, 100.ex.,年份1904-1914
KM #10,1卢比1910,银色0.917,27万秒,年份1904-1914
1908年,在已经发行的硬币中添加了青铜5个heller,其设计与½和1个heller相似,以及铜镍十个heller,中间有孔。
KM #11,5 hellers 1909,青铜,756.ex.,年份1908-1909
KM #12,10 hellers 1909,铜镍合金,2 mln.ex.,年份1908-1914
花费了很多青铜来制造5个地狱,因此在1913年和1914年,有5个地狱在铜镍工件上以10个地狱制造。
KM #13,5 hellers 1913,铜镍合金,1 mln.ex.,年份1913-1914
1916年,由于对讨价还价硬币的需求,由于与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封锁而切断了殖民地,该殖民地在坦桑尼亚的塔博拉(Tabora)市组织了"特殊"硬币的发行,其中包括5和20个硬币("T"造币厂的标志)。硬币质量较差,因为邮票被"切成救护车",并且使用弹壳底部作为铸造硬币的工件。在某些硬币上,甚至可以考虑来自铅孔和校准边缘的痕迹。5个Heller的尊严硬币在黄铜工件上发行,20个Heller的尊严硬币在黄铜和铜上发行。
KM #14,5 hellers 1916,黄铜,3万秒,唯一一年发布
对于20个Heller,正面邮戳有两种变体,其大小和字体不同,还有三种反面变体,主要区别在于单词HELLER中的字母L。
正面的变体
反向变种
KM #15,20 hellers 1916 (avers type B/revers type B),铜,30万秒,唯一发布年份
KM#15 a, 20 hellers 1916 (A 型正面/A型反面),黄铜,1.6 milln.ex.,唯一发布年份
KM#15 a, 20 hellers 1916 (A 型正面/B型反面),黄铜,1.6 milln.ex.,唯一发布年份
KM#15 a, 20 hellers 1916 (avers type B/revers type B),黄铜,1.6 milln.ex.,唯一发布年份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意志东非并不是德意志帝国在非洲领土上的唯一殖民地。德国多哥兰,德国喀麦隆和德国西南非洲的殖民地没有发行硬币,而是在计算中使用了大都市和邻国的钱。
"非洲德国殖民地"地图"
德国新几内亚
1884年,德国新几内亚公司的特工弗里德里希·芬施(Friedrich Finsch)的探险队在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和新不列颠岛上悬挂了德国国旗,不久后被宣布为威廉皇帝土地和Bi斯麦群岛。后来,德意志帝国扩大了殖民地领土,将马绍尔群岛,瑙鲁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卡罗琳群岛并入了德意志新几内亚。
在殖民地的成立初期,合法的货币是德意志帝国的钱:邮票和pfennigs。1894年,大都会政府允许为殖民地发行自己的硬币。新几内亚邮票等同于德意志帝国的邮票。殖民地发行包括铜牌1、2和10 pfennigs,银牌1、2和5马克。发行的硬币的流通量微不足道-从13到33,000。
KM #2,2 pfennig 1894,铜,17,000 ex,唯一发布年份
1894年的发行是该德国殖民地历史上唯一的发行。1899年,殖民当局决定停止发行硬币,1911年4月15日,殖民地货币失去了偿付能力。
殖民地的历史在1914年结束,当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领土首先被澳大利亚占领,然后被日本占领。
姚州
另一个德国殖民地的造币厂是焦周 (Kiao Chao)。
KM #1,5美分1909,铜镍合金,610.ex.,唯一发布年份
1889年,在德意志帝国政府的主持下,许多德国银行组织了德华银行,该银行很快在上海 ,柏林,加尔各答,天津市,汉口,青岛和济南开设了分行。1897年,德国获得了Jiao-Zhou亚洲殖民地的土地,为期99年 。直到1909年,中国白羊,墨西哥比索和美元一直流向殖民地。1909年10月,德华银行上海办事处授权发行两种面额的硬币:5美分和10美分。 正面的雕刻师是Paul Sturm,反面是Otto Schultz。硬币由柏林铸币局发行。这些硬币发行后,其他州的硬币不再流通。